查看原文
其他

势观台海 | 普通台湾老百姓的这碗饭,他们也要砸?

看台海 看台海 2023-09-21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村是一个陶瓷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落,村落周边分布着宋、元、明、清古窑址。


势观君发现,近年来,小蕉村因台湾乡建团队、人士的到来,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如今,一座以千年古窑历史为基础,打造集康养、农业、文创于一体的陶文化主题文创村逐渐形成。台湾的乡建团队也在小蕉村找到了事业发展的空间。


△ 福建省三明市小蕉村

2018年以来,福建省在大陆首创以乡建乡创为主题的闽台合作模式、第三方全程辅导服务模式和两岸建筑师联合驻村模式,探索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新路,助力福建乡村振兴。截至目前,福建已累计引入近百支台湾团队共300多名台湾人才,为350个村庄开展乡建乡创陪护式服务,覆盖全省近80%县(市、区)。


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势观君看到,越来越多的台湾乡建团队、人士投身到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中,实现自己的“田园梦”。台湾乡建乡创人才逐梦八闽大地,闽台融合发展书写动人篇章。


△ 在厦门海沧青礁院前社,两岸青年不分彼此,相互携手,把“空壳村”变成了“网红村”

然而,近来岛内却出现了一波攻击、“围剿”的声浪。


岛内一些人指责,福建举办的“海峡乡建乡创活动”邀请台湾建筑师、城乡规划专家与青年文创团队参加,是对台湾基层进行“统战”活动。同时,民进党当局还恐吓在大陆获奖的台湾团体,倘若继续参加,未来将不予补助。

势观君看来,这背后折射出岛内某些人对于闽台深度融合发展的焦虑。


“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是一直流传在民间的谚语。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具有“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特殊渊源关系,很多岛内民众视福建为“原乡”。


台湾民众到福建发展,特别是当台湾民众深入到福建的乡村中,古榕树、红砖厝,一枝一叶、一砖一瓦无不让他们有熟悉的感觉,这种天然的亲近感显而易见。岛内许多地方的村街名称与福建的村街名字都一样,语言信俗也与福建几乎相同,台湾信奉的四大民间信仰——妈祖、保生大帝、关帝、临水娘娘,都是在明清时期随福建先民传入台湾的。这些都会让在福建发展的台湾乡亲收获一种回家的感觉。


比如在福建搞乡建的台湾乡亲林智远就收获了意外的惊喜——找到了自己的祖籍。林智远在漳州平和县调研时,发现了一座林氏宗祠。“族谱上写着我们来自平和,这在台湾一直没找到,没想到我们的根就在福建。”他说,在平和吃的好几道菜,和在台湾时吃的一模一样,“连麻薯蘸花生碎的吃法都一样”。


由此可见,台湾建筑师、城乡规划专家与青年文创团队在福建乡建乡创中的专长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台湾在乡建乡创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对于大陆来说,具有先发优势;另外一方面,台湾与福建在文化、语言、习俗等方面相似或接近,台湾乡亲容易了解、理解福建当地乡村社会,双方沟通效率高。


事实上,很多在福建开展乡建乡创工作的台湾乡亲很快与当地村民打成一片,成为常来常往的好邻居、好朋友。作为台湾同胞登陆的“第一家园”,福建对于台湾乡亲来说,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很多台湾普通民众在福建找到了自己的“饭碗”,找到了发挥自己才干的平台。福建得到了越来越多台湾同胞的认可,闽台融合发展可谓方兴未艾。


明眼人都知道,民进党到了选举期间,就会对大陆进行攻击与丑化的政治操作。然而民进党费尽心思为了一己私利和选票的考量,砸掉的却是一个一个心怀梦想的台湾年轻人的饭碗。

不过,势观君坚信,与两岸民众福祉利益为敌的图谋,终究是一场空。


监制 / 胡翼主编 / 伯皓 力仁

撰稿 / 势观君

值班编辑 / 葳葳

校对 / 钧皓


往期回顾

● 日月谭天丨“台独”是绝路!解放军在台海的“四个常态化”告诉你

● 关于ECFA,国台办最新表态→

● 势观台海|两岸同胞走亲走近永远都是道加分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